作为学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专项方案(2019-2021)的受益者之一,继管理人员海外研修项目之后,我又参加了管理人员强院兴校培训班。随着培训班学习、研讨活动深入开展,我对学校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实施强院兴校行动的意见》的制定目的、实施意义、总体要求、行动路径、保障措施,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知行问题时,反复强调要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着眼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结合目前所从事的资产与实验室工作(以下简称“资实工作”),谈一下我对强院兴校行动中重心下移强化保障、需求导向配置资源的思考。
首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最大优势,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才能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这要求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以下简称“资实处”)党支部将“党员先锋岗”、“创先争优先进窗口”创建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将“网上党支部”、“三全育人”、“院处直通车服务新工科”等单体项目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进一步整合为“立德树人”一体化平台,党支部、党员在强院兴校中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把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贯穿于资实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其次,找准工作定位,加强办学资源保障能力
威海校区在学校一体发展中的目标定位是“异地办学的示范性校区、坚持特色发展的高水平校区和加强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校区,创建一流大学的新亮点”。学校《关于深化一校三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威海校区资实处为保障性部门。校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方案提出,“进一步规划学科结构布局,努力实现由“单点突破”转向“集群发力”,“试点先行”转向“全面推进”、“部门主推”转向“协同攻坚”。”
按照以上要求,资实工作定位于围绕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聚焦“做强学院、做强学科”强化服务支撑和保障性作用发挥,通过资实处“放”与学院“接”的有机统一,不断将《山东大学章程》关于“学院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享有…资源配置等权利”的规定落到实处,夯实学院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院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创新潜力。资实工作保障性作用发挥的关键,是通过上下联动、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在推动资实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把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资实工作强化服务支撑和保障性作用发挥的实现路径,是以优化资源配置模式为抓手,建立健全为学院解决发展实际困难和需求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支持学科建设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优先支持杰出人才团队和亮点学科建设,以一流设施汇聚一流人才,产出一流科技成果,将学校“以强院带动兴校,推动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行动理念落到实处。
第三,深化资实工作“放管服”改革,重心下移强化保障
强院兴校行动的目标是使学院成为拥有办学自主权的责任实体。夯实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校院协同解决好学院提出的发展需求。对资实工作来说,就是坚持“确保权责一致”原则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服务内容上做加法,在业务流程上做减法,在师生民生上做乘法,在安全风险上做除法,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完善校院之间的责权清单,加快建设服务型职能部门。
1.推进简政放权。资实处推进管理中心下移,在充分信任基础上,结合事权向学院下放资产购置权和处置权,进一步提升学院配置物质资源的能力。资实工作更加尊重学科规律和专家学者工作性质特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减少行政干预和事务干扰,为专家学者干事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2.转变管理模式。资实处转变角色定位,深入思考“做强学科,做强学院”与“资产资源配置”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⑴理顺权责结构,进行流程再造。首先,从具体的事务性管理转变为对学院办学的指导、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健全资源退出机制,实现权责清晰、导向明确。其次,对各学院资源投入情况与产出情况进行考核,发挥宏观指导、监督评价功能,实现考核严格、激励有效。第三,不断转变资实工作思路,将“方便自己管理”转变为“方便师生办理”,“以师生为中心角色”对资实工作进行制度“废、立、改、释”的全面梳理,对资实工作各业务流程进行流程再造,主动以服务对象角色模拟办理各项资实业务,查找现行管理体制中的“堵点”“痛点”,发现问题立整立改,打通为师生员工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制度健全、运行有序。
⑵完善约束机制,加强风险审计。制定完善的约束机制,加强以风险为导向的事前、事中专业内部审计,定期梳理和分析资实工作各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辅助管理决策,为“放管服”保驾护航。
⑶强调对标意识,国际视野比较。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资实工作着力破除传统履职观念,形成比较思维,将国际比较、国内比较常态化。通过对标先进、发现差距、找出办法、精准落实,最终转化为服务学校强院兴校行动的实践。
⑷强调交叉融合,推动资源共享。资实工作从制度上更加注重教学、科研软环境建设,加强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推动引导,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体系,为不同学科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提供良好的环境。
⑸能办转为好办,能办必须办好。资产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教职员工线上“能办”资产业务。从学院教师员工使用反馈看,还存在着对办理流程不熟悉、技术支持滞后等实际问题,导致学院老师认为资产业务“手续繁”“效率低”。这就要求资实工作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将“能办”转为“好办”,最终将师生员工的需求“办好”。
3.强化服务支撑。资实工作需要更加强调底层的支撑保障,聚焦学校事业发展和学院、师生员工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以精准服务强化对学院的保障,为学院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提供特色管理和增值服务。
⑴主动谋划协调推进。积极谋划推动校区资产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与学校资产系统的合并运行;建立更加高效的一校三地资实工作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校区之间、部门之间联手为学院解决发展需求,部门与教学科研单位之间携手推进工作落实。
⑵提升精准执行能力。强院兴校行动需要校院两级协同治理。治理的核心在于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能力就是抓落实,是主动将学校强院兴校各项措施转化为实施方案并精准实施。资实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学术、学者为中心的资源精准投放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打破以学院为单位的资源配置单一模式,尊重学科特点和科学规律,为学院、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个性化、精准化、订单式服务,言出必行,服务周到,让学院感受到资实工作、职能部门有温度,有力量,从而不断提升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公信力。
⑶打造学习研究型团队。“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前提是不断研究工作。设立校区资实工作类研究课题,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围绕资实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资实工作制度建设、资产资源配置工作、实验平台布局建设、支撑保障作用发挥等设置研究课题,引导鼓励校区资实工作人员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形成高水平研究报告,培育、提升资实工作人员的系统思维能力、调研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管理人员只有在服务师生实现卓越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成就自身的卓越。目前学校正处于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重要节点,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我们继续倍加努力,将所学所获运用于岗位工作实践,为学校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强院兴校”“强校兴国”目标,凝心聚力,担当作为。